
据新华社电 中秋国庆假期将至,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文要求各地组织开展景区客运索道、大型游乐设施安全检查,保障群众旅游游乐安全。
记者在渝、黔、湘等地调查发现,悬崖秋千、玻璃廊桥、高空自行车等广受欢迎的网红游乐设施设备存在安全监管缺失问题,还有部分景区相关设备操作人员无证上岗,给游客人身安全带来风险。
近年来,玻璃廊桥、悬崖秋千等网红游乐项目安全事故时有发生。尽管如此,记者发现,此类项目在各景区开设数量仍迅速增长。仅在重庆,就有云阳、武隆、万盛等8个区县建有玻璃廊桥、栈道等玻璃悬挑观景平台,甚至在一些农家乐、住宅小区中也建有相关设施。这一趋势也发生在贵州、湖南,各景区中高空自行车、悬崖秋千等项目越来越多。
贵州一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,为增加收入,近两年景区引进了彩虹滑道、空中飞椅等几十个网红游乐设施,收入增长了5倍。
记者调查发现,部分网红游乐设备游离于监管之外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,特种设备目录当中列明的游乐设施应依特种设备标准,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安全监督管理。
多地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,当前对被纳入特种设备监管的大型游乐设施一般监管力度较大,但对目录外设施则监管力度相对薄弱,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有一定困难。
多地旅游企业经营者表示,由于安全监管职权不清,部分游乐项目只能“先运营再说”。
还有部分游乐设施设计生产企业,故意将产品相关指标设置为略微低于特种设备目录标准,打“擦边球”规避监管。
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息,操作人员违章操作、操作不当甚至无证操作是各地景区游乐设备设施安全的重大隐患。记者了解到,大型游乐设施操作人员需依法持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》上岗,但部分景区为节省成本,对人员培训管理不到位。
“安全带扣紧、绳子捆牢就行,培训几次就能掌握,没必要聘请专业人员增加开销。”贵州某景区负责人表示,在节假日等游客高峰时期,景区常在附近村寨招聘临时工,简单培训后就上岗负责游客安全检查。
专家表示,填补相关安全漏洞亟须加强监管力度、提升监管效率。针对当前因设备技术标准带来的监管弱化问题,专家建议,行业内部或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相关标准。记者了解到,国家标准《悬空地板、踏步、步道及栈道玻璃》将于明年4月实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